7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來自湖南的強伯(化名)在一次享用海鮮自助火鍋后,身體突然亮起紅燈:眼珠發黃、全身疲乏、食欲減退。就醫檢查的結果顯示,他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
醫生指出,部分甲肝病例正是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且未徹底煮熟的海產品所致,預防的關鍵在于嚴防“病從口入”。
初次面對琳瑯滿目的自取海鮮,來自內陸的強伯驚嘆不已。然而不久后,他卻變成了“小黃人”——不僅眼睛和小便發黃,還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在當地醫院確診甲肝后,他被建議轉往孟超肝膽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我們詳細詢問病史,判斷問題就出在那頓海鮮火鍋上。”接診的高主任分析,強伯可能因不熟悉海鮮烹飪方法,在烹煮過程中未能將各種海鮮徹底煮熟就食用了,因此感染了甲肝病毒。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青少年是易感人群。該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常見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海鮮(尤其是生食貝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
甲肝通常急性起病。典型癥狀初期表現為乏力、厭食、惡心、嘔吐,隨后出現黃疸(皮膚、眼白發黃,小便顏色加深)。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腹瀉、肌肉酸痛、咽炎等癥狀。
值得欣慰的是,甲肝與乙肝、丙肝不同,絕大多數患者只要及時診治就能完全康復,不會轉為慢性肝炎。只有極少數病例可能發展為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甲肝病毒生存能力頑強,在60℃的水中可存活一小時。但只要將水或食物加熱至100℃,幾分鐘就能將其徹底滅活。
因此,預防甲肝其實很簡單,核心在于保證飲食衛生,避免生食或未熟透的食物。具體要做到:海鮮務必煮熟煮透;生熟食物分開處理;勤洗手;不喝生水。此外,接種甲肝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建議青少年及經常在外就餐的人群考慮接種。